• 1
  • 1
  • 2
  • 3
学校动态
莞中通讯

“1339”科技教育 | 科普讲坛——材料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4:22   点击次数:

  加强科学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支撑。东莞中学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1+1+8”行动计划为指导,搭建了“1339” 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全力做好科学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339” 科技教育课程体系——“1”核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3”路径:国家课程(必修)、校本课程(选修)、活动课程(体验);“3”特色:教育簇群、跨学科融合、基于分层培养的普及教育;“9”品牌:数理思维课程(镜堂班)、人文素养课程(容庚班)、科技创新课程、AI与机器人课程、航模与无线电测向课程、信息学奥赛课程、科技节系列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博士科普讲坛活动。

  4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丽珍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领导、老师及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一行莅临我校交流指导并作专题讲座。

  我校校长王健、副校长周剑光等行政热情接待上海交通大学一行。讲座开始前,双方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进行座谈交流。

  王健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向上海交大一行介绍莞中的办学情况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孙丽珍书记向我校行政介绍来访团队、上海交大2024年的招生情况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座谈结束后,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杭弢为莞中高一镜堂班学子作题为《材料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讲座。

  讲座伊始,杭弢教授以丰富的实例向同学们指出: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工具和器具的物质,材料科学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石,其发展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讲座中,杭弢教授深入浅出地告诉同学们,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开始、发展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再到现在的硅时代,不同时代的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发现新材料、使用新材料的能力。

  杭弢教授告诉同学们,在2018年《科技日报》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有26项技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在如此背景下,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杭教授希望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材料科学的重要性,要为攻克科学难题、解决“卡脖子”问题而刻苦钻研、努力奋斗。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杭弢教授以上海交大著名校友、科学家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杭教授指出,洞察力、想象力和行动力是科学创新的三大关键能力。他鼓励学生们要敢于“猜”出好的理论,敢于在无意中发现重大成果;要敢于拥有惊人的想象力,勇于挑战未知;更要有持之以恒的行动实践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

  杭弢教授的讲座不仅让莞中学子了解到材料科学的相关知识,更为同学们埋下一颗科技创新的种子。相信同学们会以杭弢教授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投身于材料科学的领域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点亮未来,创新成就梦想。学校未来将继续聚力营造校园科学教育生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深度发展赋能,促进科学人才的不断涌现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