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高一1班 张意淇
压抑,就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书里描绘了一个能称为“神奇”的未来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受着控制:从胚胎到出生前,是在试管里培育的,在试管里,人就被给予了身份标识;出生后,接受睡眠教育;工作和生活都将按固定模式运作。
我在想,如果赫胥黎生活在现代,一定会发现广告比他设想的未来世界里的睡眠教育效率更高。
赫胥黎所描绘的社会在我们看来黯淡无光,“母亲”的称呼被当作耻辱,因为在那个世界,根本不是母体培育孩子,而是试管。胚胎的成长,靠的是机械的添加日照和营养剂,小时候,孩子们接受睡眠教育,通过重复播音去固化他们思考方式,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以后干什么事,全部都固定好了,但是活在这个神奇世界的人却乐在其中,干着出生前就已经规划好的工作,没有反抗,只有无尽的快乐,若偶尔有不快,也会被麻醉剂抚平。
《美丽新世界》中的社会是一部完美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的零件,维持着机器的运转。
而,与之相对的世界,是一个被称作“野蛮”的世界,从我们现代的眼光来看,与“神奇”世界相比,似乎多了一分人性。
社会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也是我们实现价值的平台。每个社会阶段自有他内部的运行逻辑,在当前和之前的阶段我们的社会需要分工,亦需要更有效率的生产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在社会分工中,在贫富差距中,在劳动中确实有人觉得痛苦,但这是当前阶段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工具理性,这是价值理性的前提,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不需要人们去劳动就有足够的物质时,每个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如今这个社会,距离这个自由社会也有很遥远的距离,需要我们的努力。
“但这一切都无补与如下事实:个人无力控制有关生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各种政策的作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不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制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美丽新世界》中的人是受规定固化的人,它确实给人提供了快乐,但它也没收了所有人的选择自由,我认为这种过度的压制是不健康的。
有人说:“赫胥黎所担心的,不是书籍会被禁止,而是人们自发地不再阅读书籍,他担心的不是人们无法获取信息,不是人们无法获知真相,而是真相被淹没在各类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人们只会被动地接受;他担心的不是物质贫乏,而是科技发展使物质充沛,人们被消费主义所淹没;他担心的不是文化被禁锢或枯萎,而是人们沉浸于无尽的娱乐消遣,文化变成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文化,人性在科技和娱乐中消失殆尽,我们将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是的,读完这本书后,我无比庆幸生活在这个自由的时代,有着自己的选择价值,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体验这种跌宕起伏的丰富人生。或许赫胥黎所担心的事情有朝一日真的会应验,但是我希望这一天晚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