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
  • 2
  • 3
学校德育
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孩子缺乏学习兴趣怎么办?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2 15:14:13   点击次数:

聚焦问题

  小华上初中了,父母很开心,因为孩子长大了,住在学校,不用辅导作业,生活也能自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一个多月过去,又是一个周末,父母把孩子接回家,准备了丰富的晚餐,饭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完饭,爸爸跟着孩子到书房,拿出一早准备好的两本数学练习册,高兴地对小华说:“这个是我办公室的同事推荐的,据说他的孩子用了,数学常常考100分,你也试试。”小华皱着眉头,慢腾腾地接过练习册,爸爸看到孩子收下了,很高兴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在客厅玩手机的爸爸忽然听到有“嗒嗒嗒”的声音,循着声音来到书房门口,发现孩子用左手撑着头,右手在不停地转笔,笔接不稳掉在桌子上发出来的“嗒嗒”声并没有让小华停下来,爸爸走到书桌前,看到小华前面正放着没有打开的数学作业本,爸爸拍拍小华的肩膀,责问道:“你在干什么,小华?”

  小华头也不抬,闷声闷气地说:“没什么啊,就是不想动这门课的作业。”

  爸爸着急了,马上大声地说“赶紧打开作业本做作业,做完了还要做练习册呢。”爸爸边说边翻开小华面前的作业本,刚打开,爸爸更吃惊,孩子作业本上满是红色的“×”。

  小华看了看因生气额头暴起青筋的爸爸,低下头,再也不说话了。

  闻声而来的妈妈把爸爸轻轻推到书房外,回身拉开另外一张椅子坐在小华旁边,轻轻地问:“发生什么事了?跟妈妈说说,看妈妈能不能帮助你。”

  小华抬眼看到妈妈,眼含泪水,抽泣着说:“我说了你别骂我,上初中以后,每次我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的我有好些听不懂,有时候,听着就想别的东西去了,回过神的时候,老师已经讲完了,当堂练习我不会做,作业就更不用说了,等作业本发下来,看到那么多错的,数学那么难,我就学不好,现在一上数学课我就盼着下课,我不喜欢数学老师,我觉得数学老师也不喜欢我,同学也常常嘲笑我,我不想碰任何和数学有关的东西,我再也不想学数学了……”小华越说越难过,忍不住哭起来。

  妈妈转身和爸爸对视了一眼,担忧地摇摇头,一脸的苦恼和无奈。

  孩子才初一,就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了,该怎么办啊?


行为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调动自己的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去高效地完成这件事情。很明显,案例中的小华进入初中后对数学丧失了学习兴趣,并且因为不喜欢数学而泛化成不喜欢数学老师。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中学学习难度增加,不易适应

  小学与初中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学的知识点基本是独立的,不同知识之间联系不是很大。而初中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小学知识完全不同。如初中数学中的函数,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就很紧密,函数肯定会涉及图象,而图象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所以初中数学内容趋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这就要求孩子每个部分都要学习很扎实,如果落下任何一个部分,就会影响后期的学习,学习难度较大。这也正是案例中的小华不喜欢数学、害怕数学,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

  第二,从小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由于离家近,孩子每天放学基本上都要回家,晚上如果需要父母监督才做作业,甚至要父母陪着学习、帮忙辅导才把作业做完,就很难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上了初中后,大部分孩子开始住校了,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了监督,又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学习计划不知道如何落实、学习困难克服毅力不足……这些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拦路虎”,使学习困难越来越多,最终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体验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学习时,当精神非常投入地解一道题,左思右想,花了许多精力,终于产生顿悟解开了这个难题,其精神是非常愉悦的、兴奋的、快乐的。这就是学习本身的魅力和乐趣。但不少孩子的学习像案例中小华那样,感觉很难,甚至觉得学习是痛苦的。不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还总是被老师打“×”,更加体验不到被表扬的成功,还有可能伤了自尊,孩子又怎么可能有学习兴趣呢。

  面对孩子学习缺乏兴趣,不少父母像案例中小华爸爸那样,过于焦急紧张,不仅没有关注孩子所遇到的困难与心理变化,急功近利,只是单纯为孩子的分数督导,而且还会批评责骂孩子,这只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抵抗情绪,进一步磨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制约孩子学习兴趣的形成。


改进方法

  一、明确学习的意义,积极期待,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父母需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及孩子的学习,不要以为孩子读中学后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就以为孩子长大了不用关心照顾了。其实不然,青春期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对学习的意义会进行探索和理解,如果理解正确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就被动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所以,父母应该要与孩子探讨究竟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吗?通过探讨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成长的必然组成部分,是走向成熟的根本途径,明白学习的意义。然后向孩子传递积极期望,给孩子充分的信任,鼓励孩子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努力。

  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学习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即孩子对学习有较好的成功体验,就会持续地努力研究它,进而形成学习兴趣。

  因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之初,以“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孩子商量,确定小目标,如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就向老师同学请教等,将学习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用代币进行记录,达到一定数量后给予鼓励,如一次拥抱、一本名著等,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通过奖励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促进学习毅力的形成,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因为目标的达成而真正培养起学习兴趣。

  三、积极鼓励,用其他兴趣来迁移

  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孩子对某一个学科有厌恶的情绪,父母可以主动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尝试用生活中的案例、借其他学科进行过渡,让孩子发现这个学科的用途,进而激发原来不喜欢那个学科的学习兴趣。

  假设孩子喜欢地理,不喜欢数学。数学的勾股定理是描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定律,地理学科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两者表面看来没有任何联系,但其原理是想通的。可以和孩子商量,如果要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但考虑到房子的采光性需要选择一个时间对房子进行考察,一年四季房子正午前后都能有阳光照射,就可以买了,但哪个季节去考察是最合理的呢?对这种地理问题孩子肯定非常感兴趣,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只用地理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用到数学的勾股定理才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因为喜欢地理,就会喜欢上数学。通过这样的学科迁移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简介:

   万旭坚,教育硕士,高中地理高级教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广东省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A 证”教师,东莞市高中地理高考备考中心组成员,校优秀班主任,东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多次被评为“省中小学天文奥赛优秀指导老师”、“省中学生地理奥赛优秀指导老师”,东莞电台家庭教育类节目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