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
  • 2
  • 3
学校德育
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孩子学习毅力不强怎么办?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18 11:19:07   点击次数:

聚焦问题

  小吴从小不注重写字规范,写的字不工整不漂亮,字迹潦草,很难看得清楚。妈妈对此烦透了心,每次督促小吴把字写好,谁知小吴却振振有词地回应:“妈妈,现在是电脑时代,大家都打字了,甚至语音输入,还有什么人写字?就是我们学生写字而已。”妈妈哭笑不得,可又无可奈何。

  升入中学后,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很明确地告诉小吴:“你这样的字体肯定是不行的,中学考试要写的字很多,不像小学可以应付一下就可以的,必须练好字,才能决胜中考高考。”

  小吴没办法,在老师和妈妈的要求下,每周六去上书法课,练习写字。上完课后,书法老师要求小吴回家在作品纸上临摹杨万里的诗歌《小池》三遍。

  回家后,小吴临摹了一次,就玩手机。

  妈妈看见了马上督促儿子:“怎么了,你才写了一遍,为什么就停下来了?书法老师要求你写三遍的。”

  小吴抱怨地说:“妈,我不想练书法了,太枯燥了。”

  “不练怎么行呢?不练怎么能把字写好呢?再说,书法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要完成啊。”妈妈耐心地引导,希望说服儿子。

  “我知道。”小吴既无奈又委屈地说:“书法老师教的《小池》我练一遍了,我不想重复写,重复写没意思。”

  妈妈走到儿子身边,看了一眼刚写的作品,语重心长地说:“小吴,我记得老师上次提醒过你,下笔之前必须要对整幅作品提前构思,要做到‘成字在纸,成竹在胸’,我觉得你的诗每个句子字体大小都不一致,太随意了。”

  小吴不耐烦地说:“我当然想写好一点,但写来写去都感觉差不多的,我已经练习过了一次,感觉有点累了,不想写了。”

  看到儿子这样的态度,妈妈既焦急又无奈,不高兴地说:“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做事情怎么能这样呢?总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怎么能做好?只有每天坚持练,才会有效果,没有毅力你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的!你看,升入中学后,你从原来的全级52名下降到现在的292名了,肯定也是这样!”

  “你烦不烦啊?”小吴大声喊道,说完“砰”一声摔门而去。

  妈妈愣愣地站在书法桌前……

  孩子学习毅力不强,该怎么办啊?


行为分析

  毅力是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等目标的重要品质,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跨越障碍、解决矛盾的内在力量。一般来说这种力量越强,越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挫折,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它完成;就算遇到挫折时,也要努力想办法解决,直到将它克服。这是一个人毅力强的表现。很明显,案例中的小吴属于毅力不强的典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不清,缺乏学习动力

  目标是方向标、指明灯,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只有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孩子才会有求知欲望。案例中的小吴在为什么要练习书法这个问题上缺乏正确认识,他认为现在是电脑时代,基本上不需要写字的,写字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练习书法就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所以他才会容易觉得累,觉得只要练习一次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可以“交差”了。并没有把练习书法看作是自身的需要,自己发展的需要,自己更成熟更完美的需要,其结果就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二、做事马虎,怕困难

  熟能生巧、巧能生妙,说明掌握一种本领、技能,需要长时间、反复地进行训练,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而枯燥的,经过了这种训练后,掌握的技能才是长久而牢固的。书法的练习过程大概需要三年左右,从点—横—竖—撇—捺—折—提—钩—独体字—书法作品,缺一不可,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日后才能写的一手漂亮的字。其实不仅练习书法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认真细致、坚持不懈,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只能半途而废。案例中的小吴练习了一遍以后便开始找各种理由,不再练习,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肯定不理想。而且还不能体验到练习书法本身的乐趣,感觉会更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小吴更加不愿意练习书法。

  三、父母过分迁就和纵容

  从小吴练书法的情况来看,他希望达到的是最低要求,而不会希望达到自己能力的最佳效果,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学习的态度,学习时如果仅仅是完成了老师要求的作业量就满足,那成绩肯定不会理想。有些知识的难点或者重点要真正掌握,是需要反复理解并练习的,这都需要有强大的毅力才能做到。小吴的入学成绩从52名一下子下滑到292名,这足以说明他的学习毅力是不强的。面对这种情况,他的父母只是无奈和焦急,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和扼止,其实就是迁就和纵容,让小吴的毅力更加薄弱。


改进方法

  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

  毅力是指一个人精力长期奋发,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目标是坚持的方向、是坚持的动力,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清晰或者目标不正确,不可能培养坚强的毅力。所以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正如案例中的小吴一样,他练习书法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为了考试能得到好分数,更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和父母的任务,而是为了自己的字更漂亮、更有魅力。正所谓“字如其人”,字写得好不好,是与一个人的气质、修养有关。如果让孩子树立练习书法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样的远大目标,然后再从欣赏、练习、鉴赏等方面确立短期目标,那么小吴练习时就不会枯燥泛味,就不会因为累、没意思而放弃。

  二、父母能坚持,孩子有毅力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往往容易放弃,导致半途而废。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由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遇到困难时更加难以坚持下去,此时最需要父母这个外力的作用,及时对孩子努力的肯定,帮助渡过难关,孩子就能坚持下去。例如,案例中的小吴,当他练习一遍后说累了不想练时,妈妈不要批评责备他,而是理解他的心情,然后用坚定而充满期许的态度让他继续练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嗯,我也知道你很累,但不练肯定是不行的,说好了练三遍就必须练三遍,或者你先休息10分钟再练,或者你马上练三遍,练完了才能玩手机。我现在陪着你。”当然,平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除非不干,一干就要坚持干完”,否则孩子也会有样学样,遇到困难就打退鼓,毅力不可能培养起来。

  三、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培养孩子的毅力

  发展心理学有这样的经典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四岁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奶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糖,但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在那里等待,为了耐住性子,有的闭上了眼睛,有的自言自语,有的甚至睡着了……结果,他们如愿以偿地吃到了两颗糖。实验人员又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当这些孩子进入工作岗位后,那些晚吃糖的孩子意志更坚强,做事更有毅力,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知道一个人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取得成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孩子的毅力培养也是一样。例如案例中的小吴,他喜欢玩手机,可以利用延迟满足原理来培养他的毅力,可以这样与小吴商量,如果他临摹一次书法作品,只能玩20分钟的手机,如果临摹三次书法作品,可以玩一个小时的手机。相信小吴为了能玩更长时间的手机,会选择后者。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做事情肯定能越来越有毅力,面对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作者简介:

   万旭坚,教育硕士,高中地理高级教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广东省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A 证”教师,东莞市高中地理高考备考中心组成员,校优秀班主任,东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多次被评为“省中小学天文奥赛优秀指导老师”、“省中学生地理奥赛优秀指导老师”,东莞电台家庭教育类节目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