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
  • 2
  • 3
学校德育
家长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一起努力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01 09:21:57   点击次数:

代沟存在吗?

回答是肯定的。进入青春期的高中生对父母的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从而使亲子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分歧,因此出现了一条心理上的鸿沟。致使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与父母缺乏共同语言,有事宁可同学说,也不愿与父母谈,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的监护。家长也感到十分委屈,觉得孩子不懂事,为自己一片苦心满腔热忱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体谅而苦恼。

只有了解代沟形成的原因,我们才有信心和能力去填补它

(一)自然原因

中学生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同时,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生相对于生理发育来说,心理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衡,常出现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常常出现一些矛盾: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

中学生更重视伙伴关系,他们最看重朋友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非父母的意见。他们更愿意向朋友敞开心扉,而对家长和老师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故意疏远、抗拒自己,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二)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家长不真诚地去理解和进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家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你说要认真读书,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三)家庭原因

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  有的家长受旧的伦理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有的家长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难以实现的要求,要求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考试只能进步不能退步学习不准偷懒做事不能出差错。这往往是两代冲突的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 身心发育日趋成熟的高中生有的家长仍用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指责训斥,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烦形成逆反心理。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距离便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  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操劳生活,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认为疼爱孩子就是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一回家就问作业做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过问孩子的活动和情绪,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两代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 高中生事物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他们常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和失败又会自卑而过分低估自己。他们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评价能力,因而不再事事听命于大人,而喜欢批评、反抗权威与传统;但因涉世不深,看待事物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又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办事冲动,是非界限不清。这种种矛盾,构成子女反抗的主要原因,亦使父母感到为难。

孩子的想法及变化仅靠观察是很难全面了解和把握的,必须经常与孩子沟通,才能摸透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平等对待孩子不摆家长架子。

有的家长认为,十来岁的孩子啥都不懂,我经验见识比他丰富,他应该听我的。但孩子自尊心强,得不到尊重事事受父母管束,有话不能说,久而久之自己的想法不敢或不愿与父母交流。家长要放下架子诚恳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不要将孩子仅仅看作孩子,还应将他们看成是已能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正在逐步成熟的人。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

有的父母出于疼爱孩子,担心孩子的身体学习品行,无所不包地关照着孩子长此下去,不仅让孩子感到父母烦人、啰嗦,父母的威信也降低了。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喜欢家长指责他们做不好,不会做。家长要信任孩子,学会只当顾问,不替孩子做决定。可以协助他们分析发生的事情,引导孩子想出解决的办法。

在物质上、精神上全面关心帮助孩子

中学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有的父母不懂这一点只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而与孩子感情交流少,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使孩子觉得父母并不理解自己

赏识孩子。

许多家长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发现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习惯于通过批评、教训来教育孩子,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子女的长处比自己子女的短处。父母批评孩子,目的在于促使他改善、进步,而事实上却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变得自卑。父母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孩子在成就的喜悦中不断追求上进

作为父母,只要经常和孩子接触和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权利和选择,那么,所谓的“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将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将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耻笑中,他将学会胆怯。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将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将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关怀中,他将学会关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将学会信任。    如果孩子生活在正义中,他将学会坚定信念。

果孩子生活在友谊和宽容中,他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提醒您:绝不可放弃父母的责任,因为行为偏差的青少年,几乎都是无法从父母那儿得到固定的依靠、支持和教导所造成的。

孩子学习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

我们的孩子可能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习惯受表扬、被羡慕的氛围,自我要求较高,我们也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很高的期望。然而,在高手云集的莞中,竞争的事实必然使一些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不复存在,非常失落。而高中课程的难度、深度加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不可能像初中那样轻而易举就能考高分,有些同学考出了自己历史上的最低分甚至不及格,无法接受事实,自尊心、自信心遭受严重的打击,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同时,有些家长也因此怀疑子女的学习能力或努力程度,只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子女的学习,而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们考不好的原因。其实,高一是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关键期,对学习不适应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很普遍的现象。学生这时遭受很大的打击,最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假如我们一味地批评指责,会令孩子感到孤独无助,更容易对学习自暴自弃。所以,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不要只盯着分数,更重要的是和他们一起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让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2、学习缺乏动力,目标不明确。

经过初三一年紧张的备考,终于考上了莞中,目标一实现,学生易产生松懈心理。一离高考还远,有些学生没有及时确定新的奋斗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因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和干劲,只是被动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稀里糊涂过日子。可是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功课跟不上了。

对此,我们不能单纯责怪孩子松懈、偷懒。每一个孩子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只是他们有时自我控制能力稍差,还不懂得长远地规划和把握自己的发展,因而容易迷失方向。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转变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孩子明确自己为何而学,要学些什么,针对自身的情况确定短期的新的学习目标,如“这个月我主要想完成什么任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如“每天的作息安排”等。家长要经常督促他们坚持实施计划,及时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给他们一定的外在动力。

3、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高中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差别很大,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随之改变。但一些学生在初中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上课满足于听,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筋思考,而是等待老师讲解答案;自己没有安排预习、复习,不知如何解决不懂的知识……因而常感到摸不着门道,茫茫然无所适从。我们要鼓励孩子在学习中多思考,经常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反思学习和考试中的得失,不断提出改进策略,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对某些科目存在学习焦虑。

在高一第一学期,许多学生因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未能及时调整心态和改进学习方法,导致某些科目学习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普遍现象。但是,一些同学因此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某些科目产生了恐惧和逃避心理,上课跟不上去,课后遇到难题容易放弃,学习积极性下降。慢慢地,该科成绩越来越差,越差就越怕它,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受到不恰当的暗示,认为女生上了高中难学好理科,对理科怀有自卑、畏惧心理,学习消极被动,出现了偏科现象。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潜能,只是遭受挫折容易消极气馁,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便会抑制或埋没某些才能的发展。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自信不足时,我们不应也对他们失去信心,而要耐心帮助他们对学得不够好的科目进行正确的归因,鼓励他们积极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小进步,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5、学习缺乏自主性。

上了高中,要求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老师不再像比初中的老师那样手把手具体教学生每天要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很多课堂上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外巩固、拓展,还有许多课外知识需要学生自觉去获取。而不少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和习惯,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学生经过周一至周五的紧张学习,周末一回到家立刻就放松下来,晚上熬夜看电视或玩网络游戏,第二天睡到中午十一二点,回到学校才拼命赶作业,赶不完索性抄作业。这不但影响学习,而且造成身心疲惫,得不到科学的休息和放松。

对在家过于放松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家长要注意督促孩子要合理安排作息,养成在固定时间学习、休息的习惯,张弛有度;提醒孩子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安排复习和预习,看看书报拓展课外知识。

(怡心室  2022-11